间隔比较是如何工作的?
间隔比较是如何工作的?
不知何故,这个代码能够正常运行:\n
def in_range(min, test, max): return min <= test <= max print in_range(0, 5, 10) # True print in_range(0, 15, 10) # False
\n然而,我无法完全理解操作的顺序。让我们测试一下False
的情况:\n
print 0 <= 15 <= 10 # False print (0 <= 15) <= 10 # True print 0 <= (15 <= 10) # True
\n显然,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运算顺序问题。区间比较是一种特殊的运算符,还是其他什么情况?
问题的出现原因:Python中的比较可以链式操作,但在链式操作中,某些表达式可能会被多次评估,而这可能会导致意外的结果。
解决方法:可以使用括号来明确指定比较的顺序,以避免意外的结果。
以下是一篇关于如何使用括号来解决链式比较中的问题的文章:
在Python文档中明确提到:
比较可以任意链接,例如,x < y <= z
等同于x < y and y <= z
,唯一的区别是当x < y
判断为假时,y
只会被评估一次(但在这两种情况下,z
都不会被评估)。
形式上,如果a,b,c,...,y,z是表达式,op1,op2,...,opN是比较运算符,那么a op1 b op2 c ... y opN z
等同于a op1 b and b op2 c and ... y opN z
,唯一的区别是每个表达式最多只会被评估一次。
这种链式比较的特性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非常有用的,但有时会导致一些意外的结果。比如,考虑以下代码片段:
x = 5 y = 10 z = 15 if x < y <= z: print("x < y <= z") else: print("x >= y or y > z")
根据上述代码的逻辑,我们可能期望输出的结果为"x < y <= z",但实际上输出的结果却是"x >= y or y > z"。这是因为在链式比较中,y
会被评估两次,导致了意外的结果。
为了避免这种意外的结果,我们可以使用括号来明确指定比较的顺序。以下是使用括号解决上述问题的代码示例:
x = 5 y = 10 z = 15 if x < y and y <= z: print("x < y <= z") else: print("x >= y or y > z")
通过使用括号,我们明确指定了x < y
和y <= z
的比较顺序,避免了y
被多次评估的问题,输出结果为"x < y <= z",与我们的期望一致。
在Python中,比较可以链式操作,但在链式操作中,某些表达式可能会被多次评估,导致意外的结果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,可以使用括号来明确指定比较的顺序。
Python支持链式比较运算符,并且它将它们按照数学中的方式进行计算。但是大多数其他语言会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计算。在Python中,比较操作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。如果第一个比较操作的结果为False,则后续的比较操作不会被计算。在表达式"min <= test <= max"中,test只会被计算一次。而在表达式"(min <= test) and (test <= max)"中,test可能会被计算一次或两次,取决于"min <= test"的结果。
解决方法是使用括号来明确比较操作的顺序。例如,要确保test只被计算一次,可以使用"min <= test() <= max",其中test是一个函数。另外,Python还支持更复杂的比较操作,比如"a==b==c==0"、"a==b==c!=0"、"0=b>0 总之,Python中的比较操作按照数学中的方式进行计算,但是其他语言可能有不同的计算方式。要确保比较操作的顺序和计算次数符合预期,可以使用括号来明确表达式的含义。此外,Python还支持更复杂的比较操作,可以进行任意数量和组合的比较条件。